毛主席博物馆 关于我们 展馆导览 景区风采 最新动态 服务中心 联系我们

      毛泽东事迹

N

EW毛泽东事迹

毛泽东事迹:岳麓山下的“新生活”

毛泽东事迹:岳麓山下的“新生活”


“工读同志会”无疾而终。1919年,毛泽东结束北游回到湖南,“实验自己的新生活”的梦想更炽——“乃有在岳麓山建设新村的计议”,并计划从创办一所“实行社会说本位教育说”的学校入手。作为实践这一“新村计划”,这年冬天,毛泽东撰写出了一份《学生之工作》。 

1918年夏天,一个名为“工读同志会”的组织,在湖南长沙郊外的岳麓山诞生。与会的是以毛泽东、蔡和森为首的一群希望“实验自己的新生活”的年轻人,他们寄居在湖南大学筹备处—岳麓书院半学斋,半耕半读,“每天赤脚草鞋,拾柴挑水,用蚕豆拌和大米煮着吃”,一面自学,一面从事社会改造问题的讨论与探索。 

毛泽东事迹:岳麓山下的“新生活”

毛泽东希望,新学校里的学生,能够成为创造新社会的种子:“新学校中学生之各个,为创造新家庭之各员。新学校之学生渐多,新家庭之创造亦渐多。……合若干之新家庭,即可创造一种新社会。”他所描绘的这种“新社会”的蓝图中主要有:公共育儿院、公共蒙养院、公共学校、公共图书馆、公共银行、公共农场、公共工作厂、公共消费社、公共剧院、公共病院、公园、博物馆、自治会等。毛泽东说,这种新社会,是一种“新村”;“新村”,就是一个个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人人平等,互助友爱的“共产主义”细胞。

按照《学生之工作》中的描述,作为“新村计划”一部分的这所学校,其基本情形应该是这样的:学生每天睡眠8小时,游息4小时,自习4小时,教授4小时,工作4小时。毛泽东说:一边读书、一边工作的“工读主义”,是一种创造性的新生活;这种新生活,是创造新社会必需的细胞。

上一篇:毛泽东事迹:毛泽东发表演讲 返回列表 下一篇:读书时的毛泽东

毛泽东博物馆_毛主席纪念园_毛主席纪念馆 - 【潞宝毛主席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