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晚年患上的什么病?
随着毛泽东年龄的增大和疾病的逐步加重,为了避免个人决定重大医疗问题出现的偏差,给予医疗上更大的重视,所以,根据原医疗组成员和主管领导的建议,在中央办公厅的直接安排下,毛泽东医疗组不断增加医务人员,或为临时性的,或按需随访,或阶段性的,或根据需要改为持久性的,逐步会合了全国所需各专科的众多知名专家,并采取相互协作、以内科为主导的专家集体负责制。
以北京医院和中南海为代表的“老保健”,更知道“水的深浅”,时刻有如履薄冰之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多相对保持低调和沉稳,即使是成熟的诊治方案在胸,有可能也愿意再听取其他同行的意见后再决定。如果有其他专家“向前”,他们宁愿“退后”,决不出风头。
也就是说,多数的诊断和治疗措施都需要经过集体讨论决定,当然也是集体承担责任。
毛泽东的病情变化首先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是虽思维清晰,但说话表达欠灵,四肢乏力,手掌和小腿肌肉逐步萎缩。
第二是视力逐步下降,已经看不清东西了;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根据主席健康的需要,眼科和神经科专家开始介入毛泽东主席的医疗工作。随后根据神经科的诊断,为更好地实施呼吸道管理,除原有的麻醉科专家外,耳鼻喉科专家等也加入其中。
最后统一意见,诊断为一种罕见的不治之症——属于运动神经元疾病范畴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俗称“肌萎缩症”,因这些部位主管肌肉的运动而得名。
专家们将诊断意见上报后,根据叶帅的意见,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各大医院寻找病例,摸索治疗经验,并根据周总理意见在国外搜集治疗办法。同时,根据吞咽困难和可能造成窒息症状的需要,又调北京同仁医院鼻喉科专家徐荫祥院长和耳鼻喉科主任李春福介入主席医疗工作。